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 作者:
  • 来源:
  • 时间:2011-01-05

傅 筠,周桂瑾,承剑芬

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年第29

【摘    要】本文对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在示范性院校建设过程中,如何坚持“以内涵丰富特色,以特色提升水平”的理念,以专业建设为核心,深入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关 键 词】示范;专业;模式;平台

2006年,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之一。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已经基本完成。在此过程中,学院以专业建设为龙头,系统改革课程体系,深入完善校企合作,重点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改革、发展、管理等方面取得了标志性成果。

    1、以专业建设为核心,全面实施品牌战略

    针对江苏先进制造业发达、产业链长等特点,学院依托制造业的核心产业、相关产业和附加产业重新细分人才市场,全面实施“注重内涵、强化特色、以人为本、创建一流”的品牌战略,同心多角调整专业及专门化方向,并以具有特色的重点专业为抓手,进行全面深入的建设与改革,进而带动相关专业群建设。

    目前,学院已形成以5个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专业为龙头、6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和2个市级示范专业为主干、一批院级重点专业为支撑的多层次塔形专业结构。同时,学院着力打造“双师”结构专业教学团队,对专职教师,通过课程开发、资源库建设、技能培训、访问工程师制、技术服务与社会培训任务分解落实,重点提高教研能力与技术开发能力;对企业兼职教师,通过岗前培训、教学研讨等,着重提高执教能力;对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通过举办“职业技术教育博士核心课程研修班”、出国出境培训等,主要提高职教理论水平和把握专业发展的能力。学院现已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并有国家和省教学名师各1人。此外,学院还加强专兼职教师合作,共同改革课程体系,开发精品课程、精品教材、教学资源库,建设实验实训室,探索理论实践高度融合的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评价方法,提高课程开发与实施能力。目前已有国家级实训基地1个、省级实训基地2个;国家精品课程10门、省精品课程10门,省高校精品教材7部、省重点立项建设精品教材6部,并有17部教材入选“十一五”国家级教材规划。

由于专业对路、师资得力,学院培养的毕业生2009年上半年就业率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仍达98.08%。学院连续4年被评为“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教师2007年以来申获专利130多项,其中16项实现了成果转让;建成的“无锡市跨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培训基地”和61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等,到目前已完成社会培训2万多人次,为江苏的“两个率先”提供了人才、技术支持。随着品牌效应和服务质量的提升,学院赢得了行业企业的积极支持与反哺,在紧密合作的170多家企业中,有16家向学院捐赠价值2726万元的仪器设备共建实训室,32家先后在我院设立冠名奖学金,80多家成为学院工学结合实习基地,并新增9个企业冠名“订单”班。

2、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系统改革课程体系

学院各重点专业和专业群从区域经济和产业发展的特点出发,学习和借鉴国内外课程开发的最新研究成果,开发以实践教学为主导的专业课程,形成了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归纳、排序和重组的开发程序。学院根据“新学徒、普通技工、高技能人才”三个职业能力发展阶段的要求,排列对应的入门、专项、综合三个递进台阶,实现了职业能力培养的全程贯穿和阶段深化。并在学生校外顶岗实习时,注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能工巧匠承担部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他们完成技术窍门、默会知识的教学任务,实现了人才培养的开放性。针对专业教学要求,学院还对英语、数学、计算机应用基础、科学技术基础和机电类主体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改革,一方面强化具有服务专业功能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精简部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距较远的理论教学内容,凸显了高职基础课程的类型特色。通过课程体系的改革,学院重构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示范性院校建设以来,课程体系改革及“全程、开放”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率先在5个重点建设专业中展开,并在全院11个专业中进行了推广,取得了明显成效。

    3、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

学院在示范性院校建设中,以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重点,从多方面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一是将原科技产业处、继续教育与培训部整合成立市场部,作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运作机构,全面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科技工作和教师科技项目转化工作,指导各分院(系)的“四技”服务、纵横项目管理及专利开发工作等;全面负责社会培训等继续教育工作。二是整合产学合作中心、“无锡制造业服务网”、“江苏省机床工具协会”和“江苏省电器工业协会”等资源,在江苏省中小企业局和无锡市科技局指导下成立“无锡太湖中小企业服务中心”,作为校企合作管理平台的载体,现已吸引3个地方开发区管委会和110家企业加入,使学院在为企业发展服务中明确了方向。三是加强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这个平台以分院(系)为主体,以各专业工作室和研究所为基层组织,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组织开展“四技”服务、协助申报高新企业,以服务赢得企业长期支持。2009年已成功申获“无锡市汽车零部件制造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并得到市财政支持的建设经费100万元。

    与此同时,学院还围绕重点专业及相关专业群建设进行分院(系)调整,率先实施二级管理,将示范性建设的责、权、利下放给分院(),并优化专业建设资源,提升改革执行力,增强办学活力;整合校内资源,形成规模与集成优势,并对共享型实训中心实施开放式管理,提高设备使用效率;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建立教学服务平台,对专职教师进行分类管理;借鉴ISO9000管理思想,加强“过程控制”,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体系;针对示范性院校项目建设,完善目标责任制,强化绩效审计。

    4、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大力推进文化素质教育

    学院坚持育人为本素质领先,坚持示范辐射作用最终要体现在人才质量上的原则,从2007年开始以文化素质教育为突破口,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一是组建领导小组和工作网络,设立专职部门和专项经费,把文化素质教育工作绩效纳入全院各部门、分院(系)年度考核体系,并将高级职称教师为学生开设课程与讲座作为岗位职责加以落实。二是把文化素质教育学分纳入专业教学计划和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当规定最低学分,并要求文理渗透。三是将选修课、各类讲座、竞赛、科技创新、文艺表演与社会实践等活动纳入文化素质课程体系,以学分制评价方式引导激励学生参加各种文化素质教育项目。四是将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及职业所需要的人文素质等因素融入校园环境建设,并将优秀的企业文化引进校园、实训场所。五是在校训、校歌、校标中传承“严谨治学崇尚实践”的学院精神,在课堂教学中倡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社会实践中培育学生人生理想、职业情怀、创新素质。

    近两年,全院开设文化素质教育选修课程90多门次,选课学生达8700多人次,占学生总数的91%;举办人文、艺术、科普讲座,专业学术报告,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等讲座100多场次,实现了周周有讲座、场场有特色,参加学生总数达16500多人次。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类科技文化艺术等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参与面广,形式多样的文化素质教育,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让学生得益、社会满意。要真正实现“改革的示范、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这一愿景,不断为行业发展、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还需广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不断努力,以自身的贡献赢得企业、政府和社会的支持。